首頁 > 學術園地 > 中醫(yī)學術
張大寧治慢性腎病六藥
點擊次數:2077次2019-7-7 作者:張勉之 來源:中國中醫(yī)藥報4版

    慢性腎臟疾病是目前發(fā)病率不斷上升的一組疾病,現(xiàn)代醫(yī)學尚無療效較好的治療方法,但中醫(yī)治療此疾病有獨特優(yōu)勢。國醫(yī)大師張大寧在五十多年的臨床實踐中,形成了獨特的學術思想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,現(xiàn)介紹其治療慢性腎臟疾病常用六味中藥體會。

  黃 芪

  當代大部分中醫(yī)著作都把黃芪作為“健脾補氣,補肺固表”的藥物,如《中藥學講義》記:“黃芪、甘、微溫,歸脾,肺經。健脾補中、升陽、舉陷、益氣固表、利尿、托腐生肌。”張大寧認為這種論述并沒有真正表達出黃芪的功效。考《神農本草經》載:“黃芪……補虛”,這里并沒有講補什么虛,而陶弘景在《名醫(yī)別錄》中則明確指出:“黃芪逐五臟間惡血,補丈夫虛損,五勞贏瘦,止渴,益氣,利陰氣”,也就是說,黃芪為可治療“五勞贏瘦”的大補之藥,又可逐五臟間惡血,即可活血祛瘀。

  醫(yī)圣張仲景以其臨床實踐為后世樹立了使用黃芪的典范。諸如黃芪桂枝五物湯、防己黃芪湯、桂枝加黃芪湯、防己茯苓湯等,都可謂肺、脾、腎并補,且有活血之力的典型方劑。明清之后的醫(yī)藥著作中,如《藥性論》云:“黃芪內補,主虛喘,腎衰,耳聾,療寒熱,下補五臟”;《本草綱目》中,稱黃芪為“補藥之首”;清代張璐《本經逢源》中也特別提出:“黃芪能補五臟諸虛”;清代王清任在補陽還五湯中大劑量使用黃芪,樹立了黃芪補氣活血的典范。

  張大寧認為,各種慢性腎臟疾。ò毙园l(fā)作時),從中醫(yī)學角度看,大多為肺、脾、腎三臟功能的失調。從這點考慮,黃芪補益中兼活血、利尿的功效,非常適合治療慢性腎臟疾病。有許多西醫(yī)在治療該病時也大量使用黃芪制品。

  張大寧臨床多用生黃芪,且遵循王清任的實踐經驗,使用劑量較大,一般在60~120克。

  附 子

  附子在《本經》中列為“下品”,《中藥學講義》載:“附子辛甘、大熱,有毒。歸心、腎、脾經;仃柧饶,補火助陽,散寒止痛”。慢性腎臟疾病屬于中醫(yī)學水腫中“陰水”的范疇,雖然在不同階段、不同情況下有著不同的兼證,但脾腎陽虛是貫穿整個病程的病機。作為回陽救逆,補火助陽的附子實為一味重要的中藥,尤其在病程的中后期。翻閱仲景之作,以附子為主藥的方劑達二三十之多,如四逆湯、真武湯、麻黃附子細辛湯、腎氣丸、大黃附子湯等,至今仍廣泛運用于臨床。

  后世醫(yī)家用附子方者甚多,主要系仲景之傳,如《正體類要》之參附湯、《景岳全書》之右歸丸、《和濟局方》之附子理中湯、《嚴氏濟生方》之濟生腎氣丸等。正如清代倪朱謨在《本草匯言》中所言:“附子,回陽氣,散陰寒,逐冷痰,通關節(jié)之猛藥也。諸病真陽不足,虛火上升,咽喉不利,飲食不入,服寒藥愈甚者,附子乃命門主藥,能入其窟穴而招之,引火歸原,則浮動之火自熄矣。凡屬陽虛陰極之候,肺腎無熱證者,服之起死之殊功!币嗳纭侗静菡x》所云:“附子,本是辛溫大熱,其性善走,故為通十二經絡純陽之要藥,外則達皮毛而除表寒,里則達下元而溫痼冷,徹內徹外,凡三交經絡,諸臟諸腑,果有其寒,無不可治。”

  張大寧認為慢性腎臟疾病從開始到晚期尿毒癥,脾腎陽虛、血瘀氣滯、水濕濁毒貫穿著整個病程,腎陽虛為最重要的病機,故附子在治療中有重要位置。

  川 芎

  川芎是活血化瘀藥中一味有特殊功能的藥物,有“血中氣藥”之稱,張大寧認為其特殊之處在于既可行血中之氣,又可行氣中之血!度杖A子本草》云:“川芎,治一切風,一切氣,一切血,破癥結宿血,養(yǎng)新血,消瘀血”;《本草匯言》云:“川芎,上行頭目,下調經水,中開郁結,血中氣藥,味辛性陽,氣善走竄而無陰凝黏滯之態(tài),雖入血 ,又能去一切風,調一切氣!甭阅I臟疾病日久,則易氣滯血瘀,癥瘕積聚,故“行血中氣、氣中血,又可破癥瘕積聚”的川芎,實為治療各種慢性腎臟疾病的常用藥物。

  張大寧臨床使用川芎劑量較大,每劑30克左右。

  雷公藤

  雷公藤首見于清代醫(yī)家趙學敏的《本草綱目拾遺》,原載:“雷公藤,蒸酒服,治風氣”,其功效是從祛風濕、通經絡。

  從藥物學看,雷公藤為衛(wèi)矛科植物,苦、辛、寒,有大毒,入肝、腎經,功效除風祛濕、活血通絡、消腫止痛、殺蟲解毒,F(xiàn)代研究證實,本品化學成分多達70多種,包括雷公藤堿、雷公藤寧堿、雷公藤甲素、雷公藤乙素、雷公藤紅素,以及衛(wèi)矛醇、衛(wèi)矛堿等,有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,對免疫系統(tǒng)表現(xiàn)為抑制作用,抗炎、鎮(zhèn)痛、抗腫瘤、影響生育,還有降低血液黏滯性、抗凝、改善微循環(huán)及降低外周血阻力的作用,治療類風濕關節(jié)炎及強直性脊柱炎有一定效果。

  張大寧曾以中藥飲片雷公藤5~10克先煎2小時后,再置入群藥中煎服,治療慢性腎炎,對蛋白尿有一定療效,F(xiàn)在臨床上雷公藤多苷片劑治療蛋白尿有一定效果,但有肝損害、傷及生殖腺、白細胞減少、血小板減少、胃部不適等副作用。張大寧多在湯劑中加入五味子、石斛、當歸、三七、佛手等以減少雷公藤的副作用。

  此外,應該指出的是,植物學中同科的植物在成分、功效及副作用上是非常相似的,所以同為衛(wèi)矛科的昆明山海棠和鬼箭羽等,對于腎炎蛋白尿的治療也是有效的。昆明山海棠出自《滇南本草》,性味、歸經、功用、主治、成分及副作用等,基本上等同于雷公藤,所以制成成藥后也可用于蛋白尿病人。鬼箭羽有長久的應用歷史,最早見于《神農本草經》,又名鬼見愁、衛(wèi)矛,云“味苦寒,除邪,殺鬼毒”。言衛(wèi)矛者,謂其逐瘀之力尤強。張大寧常以該藥作為治療蛋白尿的特異性中藥加入方劑之中,副作用小,療效較佳。

  大 黃

  慢性腎臟疾病發(fā)展至中后期,腎功能逐漸下降,體內代謝廢物不能以排出而蓄積,水、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的調節(jié)障礙,腎臟的一些內分泌功能也受到影響,導致人體整體的內環(huán)境紊亂。用中醫(yī)學的理論分析為脾腎陽虛、氣滯血瘀、濁毒上擾,虛、毒、瘀為主要病機!渡褶r本草經》云:“大黃,下瘀血,血閉寒熱,破癥瘕積聚所聚,留飲宿食,蕩滌腸胃,推陳致新,通利水谷,調中化食,安和五臟!贝簏S功效中推陳致新、安和五臟可以調節(jié)人體的內環(huán)境,非常適用于尿毒癥病人。

  張大寧臨床還經常使用大黃炭,粉碎成100目左右,既可口服,又可摻入灌腸液中使用,療效很好。

  升 麻

  升麻作為主藥應用于慢性腎臟疾病的治療中為張大寧的一大特色!侗窘洝酚涊d升麻“主解百毒,辟溫疾,障邪”,似與慢性腎臟疾病無關。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東垣始于補中益氣湯、普濟消毒飲等方劑中使用升麻做升提之用。張大寧基于此功能,用該藥治療慢性腎臟疾病。

  蛋白尿、血尿是慢性腎疾病的兩大病癥,二者均可視為精血的流失,一般中醫(yī)治療常用固澀之品,如芡實、金櫻子、沙苑子、仙鶴草、茜草、三七等,效果常不佳。張大寧提出以“升提與固澀同用”,在固澀藥中加入升麻治療蛋白尿和血尿,療效明顯提高。

  此外,慢性腎臟疾病每遇外感或內火上炎時易反復或加重,升麻可解表、清熱、解毒,適應于此類癥狀。


 
版權所有 © 2013 江蘇中醫(yī)藥信息網 蘇ICP備2020049628號 技術支持:光芒科技  
Copyright @ 2013 averagehealthcarecost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主辦單位:江蘇省中醫(yī)藥發(fā)展研究中心、江蘇省中醫(yī)藥學會、江蘇省中西醫(yī)結合學會、江蘇省針灸學會

蘇公網安備 3201060201110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