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學術園地 > 中醫(yī)學術
國醫(yī)大師晁恩祥辨治甲型流感重癥一例
點擊次數(shù):1155次2019-5-20 作者:耿立梅 王辛秋 來源:中國中醫(yī)藥報5版

      患者剛某,男,45歲。因發(fā)熱、咳嗽、咳痰1周入院,入院檢查咽拭子提示為甲型流感,體溫38.9℃,呼吸急促,低氧,血氧在89%左右,同時給無創(chuàng)呼吸機輔助呼吸及冰毯降體溫的治療,因效不佳,遂請國醫(yī)大師晁恩祥會診。刻下:發(fā)熱、氣短、咳嗽、咳痰、口干、口渴、大便秘結、精神較差等。舌質紅,苔薄黃而干,脈滑,沉取無力。

  診斷:肺瘟病,疫毒犯肺,肺熱失宣。

  治則:清熱解毒,疏散肺熱,祛痰平喘。

  方藥:金銀花15g,連翹15g,黃芩15g,魚腥草25g,金蕎麥25g,梔子10g,青蒿15g,石膏40g,知母12g,白茅根25g,黃連8g,太子參15g,麥冬15g,甘草6g。2劑,水煎服;颊哂谙挛4時及晚上11時服用中藥,體溫從最高38.9℃降到37.2℃,晨起6時體溫為36.1℃,第二天早晨9時30分測體溫37.2℃,凌晨開始間斷使用冰毯,自動感溫降溫,晨起6時冰毯自動停止工作,患者精神漸好,呼吸頻率由原來的26次/分降到15次/分,氧飽和度升到97%,喜告晁老,2劑中藥見到明顯效果,晁老囑其繼進2劑,后患者繼治療痊愈出院。

  患者出現(xiàn)高熱,故方中金銀花、連翹為君藥,金銀花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,金銀花性寒,味甘,甘寒氣芳香,入肺、心、胃經(jīng),甘寒清熱而不傷胃,芳香透達又可祛邪。金銀花既能宣散風熱,還善清解血毒。連翹性苦,微寒,歸肺、心、膽經(jīng)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散結、疏散風熱的作用,可治療風熱外感溫病初期的頭痛發(fā)熱、口渴、咽痛等。黃芩、黃連、梔子、知母、石膏、青蒿、魚腥草、金蕎麥、白茅根為臣藥,味苦,性寒,具有清熱解毒、清利三焦作用;石膏具有解熱透邪作用,青蒿協(xié)助金銀花起到退熱作用,魚腥草、金蕎麥協(xié)助金銀花、連翹清熱解毒,同時具有排膿祛瘀、祛痰止咳的作用。太子參、麥冬為佐藥,太子參有益氣生津、補肺健脾作用,與人參功用相似,但以“清補”見長,具有益氣但不升提,生津而不助濕的特點;同時還具有扶正不戀邪、補虛不峻猛的特點,故晁恩祥每每在肺部感染重癥中加入太子參。溫病高熱易化燥傷津,故在解毒藥的基礎上加入麥冬,起到生津潤肺作用,同時制約君臣藥清肺燥之太過。甘草調和諸藥,為使藥。

  患者為甲型流感重癥病例,甲型流感病毒為傳染性較強的病毒,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發(fā)生變異。溫病具有起病急,熱勢甚,傳變快的特點。葉天士《溫熱論》曰:“溫邪上受,首先犯肺,逆?zhèn)餍陌!薄按蠓参胫埃紫确阜,發(fā)熱咳喘!狈我孕l(fā)肅降為順,因溫邪內侵必表現(xiàn)為肅降失職,應根據(jù)邪在衛(wèi)氣營血和三焦進行辨證治療。肺主一身之氣,衛(wèi)氣須通過肺氣之宣發(fā)來發(fā)揮其功能。正如葉天士所說“衛(wèi)之后方言氣,營之后方言血,在衛(wèi)汗之可也,到氣才可清氣,入營尤可透熱轉氣。”根據(jù)患者表現(xiàn),病情已入氣分且漸入心包。晁恩祥給予銀翹、石膏類透邪外出,使病情迅速得到控制。《黃帝內經(jīng)》有發(fā)病的關鍵在于內因的記載,如《素問遺篇·刺法論》載:“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!眳蔷贤ㄕJ識瘟疫病的發(fā)病,繼承了這個學術思想,認為人體正氣在發(fā)病上起主導作用,故晁恩祥在大隊解毒藥中加入了益氣養(yǎng)陰之品,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。本例患者發(fā)則出現(xiàn)肺部感染,導致呼吸衰竭,需無創(chuàng)呼吸機維持生命,正如葉天士所言“溫邪上受,首先犯肺”“口鼻吸入穢濁,自肺系漸入心包絡”,屬于熱邪內迫,氣分阻閉,當治肺經(jīng),倘逆?zhèn)餍陌,必致昏迷。晁恩祥選用銀翹散、石膏湯、生脈飲加減,寥寥14味藥,只用2劑,患者很快轉危為安。

  由此病例體會到中醫(yī)藥治療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有獨特的優(yōu)勢,晁恩祥從SARS流行發(fā)生開始多次參加會診,研究制定防治方案。晁恩祥認為,中醫(yī)中藥參與傳染病的防治是非常必要的,事實證明,傳染病流行期間,中醫(yī)藥的介入是有效果的。晁老曾參加中醫(yī)藥防治甲流的國際交流會,并獲防治甲流科技攻關貢獻獎。


 
版權所有 © 2013 江蘇中醫(yī)藥信息網(wǎng) 蘇ICP備2020049628號 技術支持:光芒科技  
Copyright @ 2013 averagehealthcarecost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主辦單位:江蘇省中醫(yī)藥發(fā)展研究中心、江蘇省中醫(yī)藥學會、江蘇省中西醫(yī)結合學會、江蘇省針灸學會

蘇公網(wǎng)安備 32010602011101號